硒矿成矿时代主要通过硒矿赋存地层的时代和硒矿伴生的主矿种的形成时间来确定,从古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产出,大致可以划分成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大部分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古生代和中生代。
元古代成矿期形成的硒矿在空间上分布在华北陆块和扬子成矿省,矿床类型有岩浆型、热液型和沉积型。早古生代成矿期形成时间上集中在寒武纪,矿床类型有沉积型和热液型,空间上分布在扬子板块边缘和内陆、阿尔金-祁连造山带、伊犁板块内陆。
晚古生代成矿期在空间上分布广泛,分布在伊犁地块、扬子板块、阿尔金-祁连造山带、华北陆块、巴颜喀拉-松潘造山带、大兴安岭成矿省、准噶尔成矿省,矿床类型有岩浆型、沉积型和热液型。
中生代成矿期集中在燕山期,空间上分布在秦岭-大别造山带西缘、华北陆块边缘、华南板块边缘、喀喇昆仑-三江造山带、扬子板块边缘,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和热液型。
新生代成矿期集中在喜马拉雅期,主要位于喀喇昆仑-三江造山带和扬子板块边缘,矿床类型有热液型和岩浆型。
岩浆型硒矿主要为铜镍硫化物型矿伴生的硒矿,成矿时代跨度较大,有中-新元古代(浙江平水铜矿,青白口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内蒙古小南山镍铜多金属矿,中二叠世;甘肃黑山铜镍矿,晚泥盆世;陕西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印支期)到新生代(云南白马寨镍矿,喜马拉雅期)。
矽卡岩型硒矿主要是矽卡岩型铜矿内伴生的硒矿,成矿时代集中在中生代,以燕山期(安徽狮子山铜矿)为主。
沉积型硒矿为独立形成的硒矿,主要赋存在新元古代(湖北白果园银钒矿区,早震旦世)、早古生代(湖南天门山杆子坪-汪家寨硒多金属矿,寒武纪)、晚古生代(湖北双河硒矿,二叠纪)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有机质硅质岩夹高碳质泥岩、页岩内。
热液型硒矿主要为热液型铁矿、铜矿、铅锌矿的伴生硒矿,形成时代跨度大,从元古代(贵州下高跃铅锌矿,雪峰期;陕西涝峪东流水铜矿,古元古代)、古生代(新疆彩花沟钨铜硫铁矿,早泥盆世)、中生代(甘肃碌曲拉尔玛金矿,燕山期)到新生代(云南翁子银铅锌矿,喜马拉雅期)。
斑岩型硒矿形成时代从古元古代(山西铜矿峪铜钼矿,古元古代)、早古生代(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奥陶纪)、中生代(内蒙古乌鲁格吐山铜钼矿,燕山早期)到新生代(西藏马拉松多斑岩型铜矿,喜马拉雅期)。
硒矿空间分布规律
在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硒矿伴生的主矿种类型、主要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要素,文章将中国硒矿划分为 24 个成矿带,中国硒矿主要分布在华北板块边缘、扬子板块边缘、喀喇昆仑-三江成矿带等地。
岩浆型硒矿位于华北板块边缘、扬子板块边缘、阿尔金-祁连造山带,具体包括华北陆块北缘西段(Se5)、辽东(Se6)、南祁连(Se7)、阿拉善(Se8)、小秦岭-熊耳山(Se13)、武功山-杭州湾(Se20)、哀牢山(Se22)成矿带。
矽卡岩型硒矿主要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华北陆块、扬子成矿省、华南成矿省,具体包括西秦岭(Se10)、小秦岭-熊耳山(Se13)、长江中下游(Se18)、江南隆起东段(Se19)、武功山-杭州湾(Se20)、南岭(Se24)成矿带。沉积型硒矿位于扬子板块,具体包括上扬子中东部(Se16)和江南古陆西段(Se17)成矿带。
热液型硒矿分布广泛,多数矿床位于成矿省边缘,如大兴安岭、巴颜喀拉-松潘、阿尔金-祁连、华北陆块、华南板块、扬子板块、喀喇昆仑-三江、秦岭-大别、伊犁、准噶尔成矿省,具体有准噶尔(Se1)、伊犁(Se2)、东乌珠穆沁旗-嫩江(Se4)、北祁连(Se9)、西秦岭(Se10)、巴颜喀拉(Se11)、五台-太行(Se12)、小秦岭-熊耳山(Se13)、义敦-香格里拉(Se15)、上扬子中东部(Se16)、江南古陆西段(Se17)、长江中下游(Se18)、江 南 隆 起 东 段(Se19)、武 功 山 - 杭 州 湾(Se20)、昌 宁 - 澜 沧(Se21)、滇 黔 桂(Se23)、南 岭(Se24)成矿带。斑岩型硒矿分布于大兴安岭、喀喇昆仑-三江、华 北、扬 子 和 秦 岭 -大 别 成 矿 省 ,具 体 有 海 拉 尔(Se3)、东乌珠穆沁旗-嫩江(Se4)、小秦岭-熊耳山(Se13)、昌都(Se14)、武功山-杭州湾(Se20)成矿带。
硒矿成矿系列与成矿体系
矿床的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的一组具有内在成因联系的矿床的自然组合。
对全国重要矿床成矿系列厘定的基础上,本次工作对与硒成矿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进行了重新整理,共划分出 39个与硒成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并依此建立了中国硒矿成矿谱系图,从时空角度反映了区域硒成矿演化规律。
由成矿谱系图可以看出,空间上,北方地区以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金矿为主,中部地区集中在华北板块南缘的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南方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和滇川黔地区的矽卡岩型铜矿。
在伊犁、华北北缘、华北南缘、东乌珠穆沁、祁连、上扬子、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硒矿成矿系列的产出具有延续性。硒矿形成时代集中在古生代和中生代。
在古生代,扬子成矿省、滇川黔地区发育与早古生代碳酸盐建造有关的铅、锌、锰矿床成矿系列,上扬子中东部发育早古生代与二叠纪海陆过渡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有关的铅、锌、铁、锰矿床成矿系列,武功山、杭州湾发育与寒武纪含碳硅泥质岩类有关的铜、铁、铌、钽矿床成矿系列,长江中下游发育与加里东旋回陆缘发展阶段有关的铜、金、铁、锌矿床成矿系列;
阿尔金-祁连成矿省南北祁连发育与古生代海底火山喷发沉积作用有关的金、铜、镍、铅、锌、铁矿床成矿系列;
伊犁成矿省南缘发育与加里东期、早泥盆世中基性、中酸性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镍、金、铁、锰、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华北成矿省海西期华北陆块南缘、北缘西段发育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有关的金、银、铁、铜、镍、铂矿床成矿系列,辽东发育与海西基性-超基性岩类有关的铜、镍、钴、铂矿床成矿系列;
巴颜喀拉-松潘成矿省发育与阿尼玛卿海西期蛇绿岩建造有关的铜、锌、钴矿床成矿系列;
大兴安岭成矿省东乌珠穆沁旗-嫩江发育与海西期、奥陶纪基性-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铁、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准噶尔成矿省南缘发育与晚古生代沉积作用有关的铜、锰、磷、钒矿床成矿系列。
在中生代,秦岭-大别成矿省西秦岭发育与印支期、燕山期深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钴、锌、金矿床成矿系列;
华北成矿省南缘发育与印支期、燕山期浅成-超浅成侵入作用有关的铁、铜、金、钼矿床成矿系列;
华南成矿省滇黔桂北部发育与印支期、燕山中浅成酸性花岗岩类有关的金、锑、汞、银、锰矿床成矿系列,南岭发育与燕山期浅成-超浅成花岗闪长岩类有关的铅、锌、钨、钼、铜矿床成矿系列;
扬子成矿省在萍乡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滇川黔地区、江南隆起东段地区、武功山地区、玉山地区发育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岩浆侵入-喷发活动有关的金、铜、钼、钨、锡、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
喀喇昆仑-三江成矿省义敦、香格里拉地区发育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铅、锌、银、金、铜矿床成矿系列;大兴安岭成矿省海拉尔地区发育与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有关的铁、铜、钨矿床成矿系列。
北方地区华北和东北的金矿,中部华北板块南缘的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南方长江中下游和滇川黔地区的矽卡岩型铜矿是硒矿主要的赋存类型,也表明了硒矿的主要产出位置,在今后的找矿和预测工作中,应加强这些地区的工作。
结 论
(1)中国硒矿资源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甘肃、江西、新疆省区,需要继续加强成矿规律研究,查明成矿条件,以指导找矿勘查工作的部署。
(2)将中国硒矿类型划分为斑岩型、岩浆型、热液型、矽卡岩型、沉积型硒矿等 5 大类型,其中以热液型、矽卡岩型硒矿最为重要,也是中国硒矿找矿的重点方向。
(3)将硒矿成矿时代划分为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5个成矿期,以晚古生代、中生代最为重要。
(4)空间分布规律方面,可将中国硒矿划分为24个成矿带,主要分布在华北板块边缘、扬子板块边缘、喀喇昆仑-三江成矿带等地。
(5)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划分出 39 个与硒矿成矿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并构建了中国硒矿的成矿谱系。
(6)后续需要加强在北方地区金矿、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长江中下游和滇川黔地区的矽卡岩型铜矿的找矿和预测工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